有些退休老人糊里糊涂活着不舍得吃不舍得花钱你怎么看
现在有一些退休老人,糊里糊涂的活着,不舍得给自己吃好一点,也不舍得花钱。对此有很多年轻人,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似乎在年轻人看来,挣钱就是给自己享受的,就是给自己花的。而他们不舍得给自己吃好一点,也不舍得花钱给自己使用。确实是很难理解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人,80以后的年轻群体,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其实通过我个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并不是老人糊里糊涂的活着。这是老人自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他并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所以说在年轻人看来,虽然他们可能会拥有高额的养老金,收入水平远远大于自己生活的消费支出。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依然舍不得给自己吃好一点,舍不得给自己花钱用。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跟他们所出生的那个年代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今天的退休老人大部分都是60年代以前出生的群体。
二六十年代左右,在我们国家相对来说确实是比较的贫困,其实很多那个时候出生的老人也经历了穷苦。所以说深知挣钱来之不易。虽然今天的生活条件好了,自己可能也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但是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依然是处于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状态。所以说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似乎这是不理解的。因为今天的年轻人他不会去过那样的生活,哪怕是有一块钱也要想着去花两块钱。我相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定的个人负债,包括车贷房贷消费贷等各类的***。
而作为老人来讲,他们是不会有任何的负债,因为他们本身也不会使用这个所谓的消费贷,等相应的电子支付。所以有很多老人,可能在正常的消费方面还通过现金来进行消费。比如说一到养老金发放的时候,那么自己必定要去银行支取,一次现金来成为自己的生活费使用。当然对于这个银行取多少钱,可能很多老人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决心,那么我就取这2000块钱,这就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多一分钱都不会花。
所以它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无论物价怎么增长,它每个月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这2000块钱。但是随着物价水平的增长,其实货币购买力它是一个贬值的过程,所以说2000块钱的购买力可能略微有所下降,那么从而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许你每周可能会吃上几顿肉,那么由于物价的增长,连肉都舍不得吃了,就会变成这样的一种状况。所以说,我们应该要通过一种理解的角度来看老人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作为子女来说,要起到自己应尽的孝心和义务,提高自己父母的生活质量。
感谢阅读,每天讲讲退休知识那点事,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
“有些退休老人,自己有钱,却舍不得花钱”你怎么看?
勤俭持家是传统。大凡历经困苦的人,历经少吃缺穿的奠基年代的人,节约已铭刻在心,不舍得花费任何不必要的费用,多成为常态,有些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对于这些,对于某些人选择的某种生活方式,只要他们自己愿意,我们应予以理解,特别包容。
有人省吃俭用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花,旅游也不舍得,攒钱活着是为什么?
这种人忧患意识强,省吃俭用惯了,习惯成自然,而且绝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生活经历丰富的老人。
节俭是传统
老年人经历过贫穷,吃过糠咽过菜,住过土坯房,穿过破烂衣,那样的日子,他们过怕了,再也不想过了。怎么办呢?节俭。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他们不能忘,也不会忘。日积月累,便不知不觉成了习惯,又由习惯成了理所当然。他们的观念是,浪费是犯罪,钱是一分分积攒来的,聚沙成塔。对他们来说,风景可以看,但生活的本质还是柴米油盐。存钱是保障
在他们看来,谁有钱都不如自己有钱,有难时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而根深蒂固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赵本山的“人死了钱没花完”,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笑话,不存在的,自己死了有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尽。老话讲“手里有钱,心中不慌”,钱才是他们心安的保障。他们认为,吃好吃坏一个样,穿好穿坏一个样,旅不旅游一个样。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过日子总会遇到难处的,有难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解决的,存钱便成了第一要务。谁不想潇洒走一回?可没钱又如何潇洒?有时候,即便是尊严也需要用钱来维护,尤其是年老多病时。
有钱是道理
很多老年人,吃不愁穿不愁,就怕有病为钱愁。人如机器,谁也不知道啥时会出毛病,是小毛病还是大毛病。而他们又见多了世事沧桑,生活告诉他们,什么都不重要,有钱才最重要。有了钱不但心安,还能让人有底气,有自信。我的一位亲戚,十年前告诉我,他一年若不存5万元,日子就觉得没法过,一点自信都没有。现在他告诉我,一年若不存20万,就感觉比别人低一头。现在他过得满面红光,见人就笑,连走路来都很精神,想来肯定是完成了指标。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念大变,崇尚能挣会花,没钱不要紧,可以平台借,朝吃卯粮。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早已嗤之以鼻。新老观念碰撞撕裂厉害,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到底谁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