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在美国的一张照片41岁魅力不输年轻女子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9年,地点在美国纽约,一中年女人穿着一身简约得体的旗袍,优雅端庄坐在沙发上。只见她妆容精致,面容姣好,气质高贵,明显可以感觉出身不俗。
她就是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当年已经41岁了,但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痕迹。此时的王玉龄***不减当年,风***魅力不输给二三十岁的女子,风韵犹存。
王玉龄17岁与张灵甫相识相恋后步入婚姻殿堂,没成想,二人的幸福时光如此短暂,只持续了两年。王玉龄19岁那年,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丧生,自此她没有再嫁,将两人的孩子拉扯长大,身为一名女子,她真是十分不容易。
张灵甫是王玉龄第一任,也是唯一的丈夫,而她却不是张灵甫的发妻。张灵甫认识王玉龄之前,已经有过婚姻,且有过杀妻一案。
1935年,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古城杀妻案”,张灵甫枪杀了妻子吴海兰,此事很快就传开了。女儿被杀,吴海兰的父母四处奔波,为她讨个公道。
***团长张灵甫杀妻,此事越闹越大,为消除影响,在***等人的干预下,张灵甫前往南京接受法律审判。
张灵甫的感情经历丰富,吴海兰是她第二任妻子,早年求学时,张灵甫家里有一个女子,是家里包办的婚姻,二人没有感情。张灵甫学业有成,参军建功立业后,认识了吴海兰,抛弃了家里的糟糠之妻。
吴海兰年轻漂亮,张灵甫主动追求,为此花了不少力,可以说二人郎才女貌,非常般配,夫妻之间一度过得很幸福。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张灵甫会不顾夫妻情分对枪杀了吴海兰。
具体原因众说纷纭,说法一:张灵甫参军在外,吴海兰约年轻男子看电影,此事传到军营,张灵甫自尊心受损,一怒之下回家***了妻子。说法二:张灵甫怀疑吴海兰是“地下党”,偷了他的文件,一怒之下枪杀了。
张灵甫杀妻一案闹得太大,上级压不住,蒋介石为平息此事,表示要严惩。最终,***南京军事法庭判处张灵甫***,择期处决。
就在这时,张灵甫患上疟疾,典狱长安排医生为他诊治。期间,张灵甫向法庭提交申诉书,被***纳后,对他的原判决没有执行,保住了性命。
卢沟桥事变后,***前线紧缺官兵,在学长王耀武的保举下,张灵甫提前出狱,恢复了军衔和职务,带兵与日军作战。
张灵甫“死而复生”,对蒋介石很是感激,决定以身报答党国。在战场上,张灵甫敢打敢拼,在一线与日寇作战,多次负伤,腿部留下终生残疾。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灵甫一时风光无限,深得蒋介石信任。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灵甫理发店偶遇王玉龄,当时她抬头看前面的镜子,发现有个男子一直盯着,王玉龄气愤不已,瞪了张灵甫一眼,觉得他不怀好意,理完发后匆忙离开了。
张灵甫只看一眼,觉得这个姑娘真是特别,他很喜欢。为追求王玉龄,张灵甫向旁人打听她的情况,随后托人介绍。
张灵甫年轻帅气,又是***的高级将领,在他的努力下,成功追到王玉龄。他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张灵甫当时是国军炙手可热的年轻军官,王玉龄是名门之后。两人走到一起很般配,被众人看好。
婚后,张灵甫夫妇也度过一段幸福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指挥的整编第74师四面楚歌,被我军击毙了。
张灵甫战死时,王玉龄年仅19岁,她刚生产完两个月,成为一名母亲,儿子还抱在手里哇哇哭,却已经成为了一名寡妇。
在台湾生活时,王玉龄担负起养家重任,照顾全家老小,得到的津贴少得可怜,生活一度非常困难。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前往美国学习,考取了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后,王玉龄在美国生活工作,她工作勤奋,头脑灵活,赚钱后把家人都接到身边生活。
所有的悲伤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散,几十年过去了,王玉龄也从张灵甫死去的痛苦中走出来,成为一名女强人,知性大方,魅力四射。
王玉龄一家在美国生活了20年,思念故土,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大陆有关部门发出邀请,她于1***3年重新踏入故土。
张灵甫战死后,王玉龄的身边不乏追求者,有的人身份地位要比张灵甫还要高,不过她都一一拒绝了。王玉龄对张灵甫始终无法忘却,为他守寡了一辈子。可见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感情专一,富有责任感,令人尊重。
穿着旗袍的民国女人有多美,看了这些照片你就挪
民国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虽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总以为还发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汇吃饭的时候,看到店里面穿着民国学生服装的服务员,就更有这种体会了。回望民国时,那些身着华丽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举手投足之处,皆是东方式的妩媚与温婉。
▲
上面这件旗袍是民国名媛严幼韵曾经穿过的,后来曾在上海展出。严是上海复旦大学第一届女生、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严筱舫的孙女,是联合国礼宾司资深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目前不敢肯定是否还在人世,只知道展览的那年她已经107岁了。
▲
赵一荻,人所皆知的“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同居36年后才有了正式夫人的名分,1964年两人在台湾结婚。上图是她(左三)年轻时与亲友们在上海所摄。
▲
1938年在美国纽约,由华侨组织进行的***募捐活动,一波中国美女拉大旗进行募捐,国难当头仍然可以表现出来的优雅与自信在很多年后荡然无存……
▲
1939年的旧金山、纽约世博会之后,中国逐渐远离了世博会这个舞台。直到1982年,新中国才重返世博会的舞台,首次参加了美国诺克斯维世博会。上图是70年前中国参加的旧金山世博会的老照片。
▲
这幅照片据说是在旧货市场翻拍回来的,40年代上海当红明星的合影,只能大概看到阮玲玉的影子,其它的还没仔细辨认。
▲
上面两图刊载于1935《良友》杂志上。那会的旗袍还时兴扫地旗袍,外罩一披风更是时时髦装扮。而且裁剪已中西结合,有的没有旗袍传统的襟,袖口的设计也变成了蓬松的荷叶袖。
▲
还有姿势,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叉腰形象似乎很受大家欢迎。
▲
王玉龄,抗日名将张灵甫的遗孀,真正内外兼备的民国美女。
▲
这是1939年的厦门,一群在公园游览的女子让人觉得民国气息是那么的触手可及。
▲
还有这张摄于天坛的照片,有没有觉得气场超足,所谓“新时代的女性”亦远远不如。
▲
周璇,不需要多费口舌的大美女。
▲
宋氏三姐妹一生穿过的旗袍真的是很多。
▲
杭穉英,我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之一,设计的商品包装、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为素材,这是一幅西湖泛舟图,确实不错。
她17岁嫁抗日名将,19岁守寡,一生***日货,她是谁?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当中,一大批爱国志士赶赴前线作战,而在这战乱当中,也是衍生一段又一段的爱情,这样爱情历经着生离死别,掺杂着血与泪的洗礼,在这些轰轰烈烈当中,爱情才能忠贞不渝。
王玉龄,出生在1928年,其父王树南是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生,王玉龄母亲的家世同样显赫,罗家先祖世代为官,清朝时母亲祖父就做到了兵部尚书,其母也是官宦之家。
可以说王玉龄是实实在在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金枝玉叶?,不过在她5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就辞掉了家里面所有的男佣,并以妇礼教导王玉龄,虽然父亲去世,但保定军校的一些军人都跟王家保持着来往,王家在军界也是有着一定的名望。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王玉龄的母亲将自己打拼下的家业捐了一大半,并积极号召抗日,不过这也遭到了日伪军的袭击,王母不得不带着王玉龄一路南逃,一路上王玉龄也是见证了日本人的暴行,在幼小的心中王玉龄埋下了痛恨日本人的***。
在她15岁生日时,王玉龄就打算上前线,但在母亲有理有据劝说下,她还是放弃了,上不了前线王玉龄就组织学生们一起***日货,虽然只是微博之力,但她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抗日。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王母和王玉龄作为?功臣?受到了国民***的邀请,参加一个庆功会,在这次庆功会当中,17岁的王玉龄遇到42岁的抗日名将张灵甫,张灵甫虽然40多岁了,但一表人才,又相当有才学。
张灵甫对这位抗日将军十分有好感,而张灵甫对于这位礼仪端庄,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是一见钟情,两人在一番交谈之后,就确定了关系,在陷入热恋没有几个月,便结为了夫妇,这一对才子加璧人的结合可谓是轰动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张灵甫作为军人,不管多反对战争,他都必须服从命令,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战死孟良崮,正所谓?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这句话还真是王玉龄的真实写照。
张灵甫去世时,王玉龄才19岁,而且刚刚诞下子嗣不久,上有老母,下有幼儿,一个从未吃过苦头的遗孀的处境可想而知,虽然张灵甫是蒋的爱将,王玉龄也得到了一定的照顾,可是她才19岁,总不能一直寄人篱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蒋对于王玉龄的援助是越来越少,1953年,王玉龄就独自前往美国打拼,一边赚取学费,一边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虽然艰苦,但还是一步步走了过来。
毕业之后,她就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生活还算是优渥,但她不管贫困还是富贵,她都不曾购买日货,而自张灵甫去世之后,一直都是孜然一身,不曾再嫁,她跟张灵甫之间的爱情也是让人落泪,很多导演都想要将两人的故事作为题材拍摄。
2005年,王玉龄得知赵薇要饰演自己,她就打电话给导演拒绝了赵薇的饰演,后来导演就换成了史兰芽饰演。
17岁白富美嫁42岁将军,19岁后守寡,王玉龄为何如此执着呢?
如果让我告诉你在历史上,有一个女性她17岁嫁人,19岁守寡,之后的一生不再寻找伴侣。你觉得我会不会是在给你编造故事呢?可能你会有啼笑而过的感受,但事实是,这其实就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它的时期是在民国时代。也许你会相信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现在的社会当中,但是当你真正去了解时,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了。
这个女人就是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龄,她17岁嫁给了张灵甫,19岁丈夫去世为他守寡了一生,不再选择婚娶。这个女人的忠贞和爱恋,让如今的我们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毅力与坚持,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故事让这个女人有着这样的执着呢?
富豪家的大小姐,人生历经辗转反侧王玉龄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大家庭中,她的家族是当地有名的豪门,先祖们曾经为封疆大吏,在官场叱咤风云。到了王玉龄这一代时,已经有着上万顷的土地和难以计数的财产,生活的富裕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望尘莫及。尽管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战争年代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境地,即使像王玉龄家这样的豪门贵族,也只得纷纷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苦日子。
对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王玉龄来说,当她第一次看到烧杀抢掠、战火纷飞的混乱场景时,不由得心生震动,而广大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让她感到现实的落差感是如此地强烈。她发誓终生不买日货,对那些浴血奋战在前线的战士们更是发出了内心的钦佩之情。也极大地让爱国之心在她的内心中埋下了***。
意外的邂逅,终是生命中注定的伴侣时间来到1945年,战火的硝烟散去,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王玉龄也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来到了湖南长沙并在此定居下来。原本以为能够从此过着平静生活的她没有想到,一个男人的出现即将改变她一生的命运。这个男人就是抗日名将张灵甫。
那时他也刚刚来到长沙不久,便想托媒人为他寻一门亲身。媒人给他介绍的正好就有王玉龄,尤其是说起王玉龄时,媒人更是说得滔滔不绝,把王玉龄从头到脚地夸了一遍。不过别人的话终究有些不够真实,张灵甫决定亲自拜访这位奇女子。
有一天王玉龄和几个同学一起到理发店理发,隐隐地感觉到身后仿佛有人在***,当从镜子中看到他时,这样轻浮的举动让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便恶***地瞪了他。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个人就是张灵甫,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将会与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后来张灵甫笑着这样说,如果王玉龄当时是对着他微笑时,那自己就不会娶她为妻了。
随后,王玉龄也知道了张灵甫的真实身份,也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崇拜之情。因为张灵甫是抗日名将,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仿佛那就是自己敬仰的偶像一般。于是那隐隐的情愫在她的心中产生,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后来当她决定嫁给他的时候,她并不在乎张灵甫之前有过三次婚姻,驱使着她做出决定的其实就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和对他的那份真实的崇拜之情。但是王玉龄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决定将改变她之后的人生轨迹。
战时的婚姻,并没有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相爱亲热,即使是浪漫至极的婚礼也是匆匆地完成。他们两个人一直聚少离多,只要有着珍贵的机会在一起便不会分开,因为他们知道分开就意味着思念与盼望,这短暂的相聚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还是太少了。空闲的时候,张灵甫总是会给妻子拍照,有一次居然为她照了整整一百张照片,这样的举动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与依依不舍。
斯人已去,生者依旧坚强地生活着后来王玉龄怀孕了,对于她来说这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当她怀着九个月的孩子,不辞艰辛来到前线探望丈夫,丈夫对此更是感到欣慰与激动。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是他们永远的诀别。
妻子走后不久,张灵甫在之后的战斗当中意外身亡,没有来得及见到他尚未出世的孩子,也不会想到他的妻子自此为他守寡一生,带着孩子相依为命。此时的王玉龄只有19岁,还是个青春靓丽的少女。但丈夫去世的讯息让她一时难以接受,也只得独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毕竟现实终究是无法逃避的。
此后的人生中,尽管她年轻貌美,正值豆蔻年华,但是她却没有选择再婚嫁,而是带着儿子来到了美国生活。后来王玉龄说道,这段时期的生活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过来的,因为生活的艰辛让她足以不堪重负,受到太多的压力。
在美国她一边照料着儿子的生活,一边积极参与到当地华人的事务当中,后来还担任过华人协会的***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她用自己的行动在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
多年之后,重回故土,祭拜斯人,却是无数的话语难以表达王玉龄在美国的事迹,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祖国,1***3年她受到邀请重回她阔别了多年的中国,重新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王玉龄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已经离家多年,思念之情难以表达;与此同时她还想去祭拜一个人,那便是她的丈夫张灵甫。
当她来到丈夫的墓前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多年以来心中还是忘记不下她的先生。她的坚守做到了很多女人都未曾做到过的,那便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忠贞。虽然在丈夫离世后,她从不缺乏追求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张灵甫在她心中的地位。毕竟曾经美好的回忆不会随着时间而散去,如果时间可以重来,相信她还是会选择张灵甫。因为她的心中最欣赏有理想抱负的人,更喜欢正直的男儿。
抗日名将张灵甫的遗孀,17岁就嫁给了张灵甫,19岁守寡,后来怎么样?
引言
谈起张灵甫,我们也许会记起这是一个抗日将领,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女性,那就是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王玉龄在如花般的17岁就与张灵甫婚配,张灵甫英勇有为,王玉龄德行兼备又才貌双全,这些都为两人的婚姻奠定良好的基础。后来张灵甫马革裹尸,新婚后不久王玉龄就开始了漫长的孀居生活。
佳人偶成,只羡鸳鸯不羡仙
王玉龄1928出生于湖南长沙,原籍是安徽省。王玉龄祖辈、父辈或有为官,或有经商都颇有能力,做得风生水起,因此在她出生时祖业已经良田千亩,富甲一方。并且王玉龄家族能谨守优良家风,这样的团结和睦让邻里邻外无不称赞。王玉龄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说含着金汤勺出生也一点都不为过。
王玉龄和张灵甫认识的开始也似乎充满了戏剧性。抗日战争爆发时,张灵甫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保卫战”。在战场上,张灵甫不畏生死,奋勇杀敌,曾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威名赫赫,还是蒋介石手下的一名爱将。此时,在遥远的湖南长沙,一场逃离故土的迁徙随着战争的打响而进行着,只有九岁的王玉龄也随着家人的脚步离开了生活几年的故土。
到了1945年,日本签订了投降书,战局相对稳定下来,王玉龄一家人又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这段时光,让当年只有九岁的小小少女王玉龄成长为一个窈窕身姿,才貌双全的待嫁闺中的绝色美人。一次,时年17的王玉龄在理发店理发,正站在镜子跟前,一个英姿伟岸的男人从理发店门里进来,直勾勾的盯着她看,王玉龄觉得很是奇怪,横了这男子一眼。这男子就是张灵甫,当时他也在相选中意的妻子,对这位长沙名貌出众的王小姐已有耳闻,就决定亲自去瞧一瞧。这一瞧,就牵动的月老的红线,这一瞧,就结下了后半世偶的姻缘。理发店惊鸿一瞥后,张灵甫便想方设法的追求貌美如花的王玉龄。俩人在交往一两个月后终于结成夫妻,一时,这段佳话被广泛称颂,***好不赞叹这对夫妻是佳偶天成。
夫死妻生,重整旗鼓再出发
1946年,内战开始,张灵甫作为蒋介石的爱将,自然也要奔赴前线。两人别后,王玉龄经常能收到丈夫的信件,信里并不讲战争与死亡,反而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王玉龄被丈夫的细心与关怀感动。似乎战争的阴云并没有覆盖这个小家庭。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1947年5月,儿子没满月,张灵甫就被华东野战军围困在孟良上,苦战数日,最终殒命。直到几个月以后,王玉龄才获知丈夫阵亡的消息。这时她才刚刚过完19岁生日。
张灵甫死后,王玉龄被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的遗孀,蒋介石退败台湾后,对于王玉龄这个孤儿寡母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其实当时的日子很清苦,每个月只能领取抚恤的几十斤大米。张灵甫死后第六年,王玉龄决定孤身去美国闯荡,在其姨夫的帮助下,王玉龄办理了美国的护照,留下母亲和幼子,去了美国求学。作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军官太太,转变成一个挣扎求生的普通人,这之中落差让人难以想象。但王玉龄并未气馁,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53年,王玉龄考入了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就这样,最后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了。王玉龄先后在罗斯福医院和五星级酒店——朴拉沙酒店工作,最后又在美国航空公司直到退休。这漫长的期间,王玉龄一直未嫁,退休后,才随着儿子来到中国。
坚贞不渝,守寡至今
张灵甫战死沙场的消息由其部下带给王玉龄,张的生前绝笔也顺便带回,绝笔里提到要王玉龄抚养稚子,孝顺父母,同时也叫自己部下敬重服从王玉龄。无法想象当时王玉龄的心情,作为一个有姿色又孀居的寡妇,门前会有多少非议?人们只会奚落,而不设身处地的为一个单身母亲考虑。她独身一人去了美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受尽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1***3年,周总理听闻王玉龄的事情,还特意邀请王玉龄来北京与之秘密会见,并告知王玉龄可以自由的回国探亲,据悉,当时能这么做的只有杨振宁和王玉龄两人。
总结
王玉龄作为军人遗孀,继承其大志,节气长存,后来在她的周旋下,还帮助新中国拿回“光华寮、清华寮”的产权。作为一个女性,能在大是大非上有自己的主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一个守寡至今的女性,见证了王玉龄不负张灵甫的喜爱。王玉龄,称得上绝代佳人。
参考:《张灵甫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