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光诗集《白纸黑字》出版发行
闫晓光诗集《白纸黑字》出版发行
近日,我市诗人闫晓光第一本个人诗集《白纸黑字》由***出版社出版,是北京长河文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长河奔流:长河诗人俱乐部诗选》的年度选本(全8册)。该诗集由著名作家、省作协***关仁山题字,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省作协副***刘向东作序。
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198首现代诗(组诗)。这些诗既有诗人对现代诗及其创作的深刻思考,又有对人性悲悯的发掘、对生命生存的叩问、对乡土情怀的咏叹、对亲人亲情的眷恋。
诗集集中体现了作者现代诗创作的观点,即诗在生活中、生命中、生存中,熟视无睹或司空见惯都无以成诗,需要用心去发现而且以独特视角发现。生命和生存是诗之真相。动笔之处即是本真之我。
作者简介
闫晓光,广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
图文来源邯郸文联
白纸黑字的词语辨析
深阅读/以严谨、有趣的写作对抗繁杂、虚无的信息流,5000-20000字,介乎网络与图书之间的篇幅。
私人写作/打捞私人记忆,整合个体感官,以细节、表情、声音、神韵留存形象,推演大时代小***,大社会小人物,大变局小记忆。
尊重视觉/先锋影像、实验画派,当代艺术、前沿设计,全面呈现。
静态/慢一拍,深一度,理性书写,拒绝参与喧嚣,对静态和趋势性的事物情有独钟。
涉笔成趣/个性、力度的文本,舒缓有致的描述,值得私藏的标杆文字。
非虚构/观察、记录、探索昨天与今天,独立而清醒地窥视大众媒体之外的世界。
新青年/这是一本青年智识读物,献给爱阅读,爱思考,爱公共讨论,对美丽的文字心存敬畏,对时代意欲管窥的理想青年。
独特/方形开本,趣味性版式,精挑字体,轻型纸张。
第1期片段
“我革命的时候,现在那些“左愤”还没生出来,或者还穿开裆裤。他们挺革命?那就唱唱“革命的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也上山下乡去吧,别尽在网上唱高调了!”——《白纸黑字》创刊号重磅稿件易中天《那时我们唱红歌》。
“第一次***访刘德华,我认真地挤在前面,认真地拍照,无休止地闪光,然后,砰的一声,国产的银燕闪光灯爆了。正想跟别人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刘天王指着我的相机开玩笑,你惨了,拍不成啦。”——《白纸黑字》创刊号重磅稿件 阙道华《广州从此没了歌坛》。
“农村的祖母依例和父亲同住,也要跟着跌宕起伏,吃着别人未曾尝过的苦头,以愤怒、悲哀、不解、忍受的心情,陪着儿子,在转型的恶浪中浮沉,并以母亲的坚忍,承载一切”。——《白纸黑字》重磅稿件:原台湾《***》副总主笔杨渡《祖母的年代》
1937年8月,傅作义部队参谋长陈炳谦带领父亲来到大同云冈的一个中学校舍,在这里父亲见到了傅作义将军。傅将军问我的父亲:“战争时期,别人都向后方安全地带转移,你这个洋学生为什么反而跑到前方来找工作?”——白纸黑字》重磅稿件:杜玫《父亲的战争》,回忆父亲杜敬之(傅作义私人保健医生)的八年抗战亲历。
“妈妈的两条腿‘浮肿’得铮明瓦亮,一按一个坑,我饿得像冬天的小兔子,在荒野里到处乱转,找东西填肚子:被虫子吃了一半干瘪的酸枣、枯树枝上的野果子、野草根根、被人扒过几遍的冻土里剩下的萝卜头……”——《白纸黑字》重磅稿件:东欧问题研究专家金雁《我的1960》。
“请问,***是谁杀的?人们痛心、愤怒、追查!是谁?是四人帮?不错,是他们,但决不只是他们!还有我,还有大家!请问,如果当时***在你面前游街示众,你能保证自己不说:‘***,该杀!’”——《白纸黑字》重磅:王康《来路与去向》
岳父和老亲娘在“南下干部”里是另类,他们甘愿一步步远离权力中心,政治上自我边缘化。以致1982年夏天我北师大毕业分配,他想帮点忙也帮不上。难为他开口求人,找他在市电视大学做领导的前同事问要不要老师,那人居然对他说我的学历不够!——鄢烈山回忆《我的四个老妈妈》
“2011年2月26日,我参加了天涯社区的年会,一个叫小玉的山村支教女老师告诉我,在她支教的学校,学生们都没有午餐吃。每每到中午时,她内心就非常纠结:孩子们饥饿的眼神让她窘迫,她每次都不得不快步把饭盒带到自己的宿舍,躲着吃饭。”——《白纸黑字》重磅稿件:邓飞《从女厕攻防战到免费午餐》。
“在夜晚,海已成为记忆,山已成为梦境,手艺人都在歇息,青石板闪着微弱的磷光,他们依次向浆池中走去。这是无人看见的场景,这是无人知晓的故事。他们走得很高兴,像走向土地,走向故乡,走向永恒的国度。从此再次说明,纸,里面有魂灵。”——《白纸黑字》重磅:颜长江摄影《纸人·山海经》
第2期内容放送
2011年12月底,《白纸黑字》第二期将正式出刊。
主编鄢烈山先生在《白纸黑字》第2期中再次挥毫,在卷首语中重申了我们的志趣和理想:
“不必讳言,我们在创办这套丛书时,是怀着一种庄严的历史使命感的。不论是‘温故’昨天,还是书写‘在场’,我们不但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更希望这种民间纪录有利于当下的中国实现和平的社会转型。不是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吗?准此,我们岂敢有丝毫的‘游戏’精神,轻薄地对待任何一篇文章、一个细节?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我们可谓‘戒惧惕厉’,反复讨论选题,推敲字词,安妥每句话才能安妥我们的心。”
现将《白纸黑字》第二期中的稿件进行全方位预告:
特稿
傅剑锋 《“砍手党”大佬自述》20000字
主编点评:“砍手党”的发生,有绝对贫困产生的铤而走险,也有相对贫困即走出大山在繁华都市打工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也有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恶变。无论如何,劳动者收入极低、权利贫困导致的缺少尊严感,贫富过于悬殊等等,是不争的社会现实。只有让每个劳动者及其家庭,都能过上有基本保障有人格尊严的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安全才有起码的保证,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对于富人和穷人,对于***与民间,这都是一个简单明了的互动关系。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劳动者的抗争中,进行良性互动,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权利和***,才免于制度性崩溃。
在场
闾丘露薇《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
曾骞《地下室的北京梦》
简介:意识流***般酣畅的语言,17000字的篇幅,记叙作者在北京寄居地下室经历的种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这是一个蚁族的悲壮***。
谷正中《螺狮壳里做道场——我在康城的公民社会实践》
主编点评:记者谷正中及他的同道们,在中海康城新社区***及创建业委会,进行公民社会建设的实践,在长达四年时间里,他们坚持通过合作与对话理性地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虽然作者自嘲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但他们与物业公司、居委会和***有关部门又摩擦有冲突,又互相尊重、换位思考,在民主自治的实践中成长,这种秉持包容妥协态度、重视民主实践细节的公民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验。中国的社会建设方兴未艾,广东本土将大幅放宽民间组织的创办条件,他们的公民社会建设实践不正是官民良性互动的典范吗?
蒋明《小歌手》
简介:《南都***周刊》副总编,出有《再见北方》专辑的民谣歌手蒋明,回忆自己八十年代的跳舞、流浪演出生涯。与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人物相似,内容却丰富得多。
龙灿《邓玉娇案:一起被社会情绪改变的命案》
主编点评:名记龙灿反省轰动一时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说该案已超越事实本身,变成了情绪和法律的博弈,民间对官方不信任的情绪无限释放,实事求是的报道可能引起网上激烈的谩骂,而官方的全面封口,律师和记者煽情的炒作,使事情变得更复杂。回头剖析这个案例,可以从官民关系、司法公信力与传播的关系、媒体与市场的关系多个角度总结,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如果官民互为***想敌,官方的傲慢与偏见,与民间的猜疑与偏激互为因果,就只有同输而没有共赢。
卢桦 《青春》
简介:一个80后的混沌成长史,留守儿童、家道中落、逃学、出走、东莞工厂、暂住证、打架、混乱爱情……灰色的关键词见证非典型青年的野蛮生长。
光影
严明《大国志》
作者手记:国之大者,在于民。我的主题定名为《大国志》,不是为要国人造像,也不是给自己的行踪路线预设一个极大的区域。我希望对传统中国精神文化在民间的消逝与留存作一种个人观察,也是以人文视角对现时中国的一种呈现。
于建嵘 《喊冤的母亲》
主编点评:2006年底,于建嵘为调查和评估新***条例实施后***人的状况,于教授以***者的身份和装束同两名***者一起住进北京东庄***村的出租棚里,遇到一位湖北来的***老妇人,为她拍了照片。刚拍完照,老人就被两个冲进来的壮汉拉进警车,绝尘而去。教授从此牵挂着这位喊冤老人的命运,于是有了《喊冤的母亲》这幅油画……这画是名副其实的“写照”,写出了、照见了这个权力畸变时代一部分弱者的悲痛。
王远凌《十八梯》
作者手记:我希望我能为一些人留存一张相片,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张个人照片。在创造这些影像时,我同时试图以最为传统的形式与下层人取得某种生活关联,某种信任关系,以及某种情感共鸣,以他们的庄严姿态回报我个人的故园情怀。
温故
冉云飞《奔向书海的道路——我的淘书及阅读生涯》
主编点评:书虫云飞(流沙河先生欣然称之为当今难得的一粒“读书***”),这个生于偏远山区的“蛮子”,在《奔向书海的道路》之一里,回顾自己童年经历的“双重饥饿”,勾起我童年的记忆,真是感同身受。
张鸣 《五七中学记事》
主编点评:在同样严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仍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今日以博学善辩闻名的名校教授,与在“知识无用论”年代嗜读如命的小小少年,是同一个人,命运的脉络岂可割断?
王康《来路与去向(下)》
陈大超 《一个铁道兵的“天路”前传》
主编点评:写自己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受到的不公正对待,非常有认知价值。它告诉我们,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组织,只要权力不受相应的有效规制,就会被滥用,用来驯服不肯盲从的人,用来寻租。重要的是,我们应记取这一政治学定律,而不必问那个连队的干部姓甚名谁。
黄金明 《荷村分田单干记》
主编点评:生动再现了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冲破“人民公社”制度束缚的过程,求生的本能与民间的智慧是改革的原动力。
陈念萱 《结缘蒋夫人“华兴育幼院”》
宋群 《我与二哥的正反合》
孙传华 《被抄家的少年》
主编点评:写一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因为干过“伪警长”的父亲受审查而被抄家之前惴惴不安的心理,尤其是为如何处理那张因居住条件差而有些污损的领袖像陷入焦虑的精神状态,叫我好生怜惜;虽然我家庭成份好,没有受过这种罪,但那种动辄“抄家”的日子,谁能免于各色莫名的恐惧?
年轮
王宗力 《那些被自家人审来审去的日子》
主编点评:叙述一个高级别的地下***员在解放后特别是***中的屈辱命运,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但是事涉中上层党政军和文化界要人,情形颇为复杂,殊难将政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
心灵
周实《公刘先生的信》
张佳玮《六味》
简介:80后作家张佳玮的美食随笔,真正吃出了境界。
图书信息
作者简介
余年峰(1964- )。笔名福星高照。江西诗人。出身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祖籍在江西省婺源县沱川,毕业于辽宁刊授党校。现居江西省景德镇市。作品发表并收入多种选本,已经在网络出版和发布《余年峰诗选》等10本诗集。
简介
电影《白纸黑字》(Schwarz auf Weiss)由海纳尔·戈贝尔(Heiner Goebbels)和曼弗雷德·瓦夫纳(Manfred Waffener)共同执导。该片改编自海纳尔·戈贝尔导演、现代剧团出演的同名音乐剧。
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舞台表演的风格还带有明显的传统规范烙印。但就在二十世纪初,一种全新的音乐剧理念出现了。但它决不像戏剧中那样声称“导演拥有作者的权力”,并造成极端的结果。不过同时它也利用到了戏剧作品中的艺术自主理论。
导演
九十年代初期起,海纳尔·戈贝尔以音乐剧作曲家和导演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以此,戈贝尔发现了一种自己的戏剧形式,将话剧和音乐剧结合在一起。“通常我不是从最初的作曲思考中发展音乐的形式,而是让音乐冲动发自结构,也就是文本内部的建筑结构”,戈贝尔如此解释自己的音乐剧《白纸黑字》的创作流程。
在改编电影《白纸黑字》时,戈贝尔用特殊的方法呈现出作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约翰·韦伯斯特(John Webster)以及艾略特(T.S. Elliot)奋笔疾书的感觉。究竟写作这一动作有什么吸引戈贝尔的呢?让人们听见文章中的标点,听见笔和纸的沙沙声。当独立式舞台门廊重重地摔到地上时,整出剧就嘎然而止了。结束了。
电影版本的《白上黑》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展现了一个音乐剧故事,为音乐剧开创了新的视角。戈贝尔创造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实验性空间,这一空间在视觉和听觉层面上为艺术接受开启了新的时代。
活动
此次上海之行,戈贝尔将在文化教育处放映他的电影“白纸黑字”,并在电影结束后和观众作面对面的交流。此外他还将在上海戏剧学院作一场题为“所有元素的平衡”的音乐剧专题报告。
诗集
作者:乔长浩
80后作家,电影策划人、制片人,《白纸黑字》是一本以爱情诗为主题的诗集,2012年底出版。
书
书名:白纸黑字
书号:ISBN***8-7-5495-0987-4
著者:陈文
译者:无
开本:3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定价:32.00
作者简介
1960年出生于广东雷州半岛。18岁当兵离开故乡,曾在河北、山西、陕西、北京、海南等地工作与生活。80年代末离开体制,闲云野鹤,行走江湖,以写作谋生。著有《吃饭长大》《老兵照片》《谁隐居在茂德公草堂》《最丑的那个人》等私人传记丛书。坚持生活在民间,保持着观察者冷静的状态;主张慢慢体验生活,细细品味生命不同阶段的感受。
内容简介
一个城市流浪汉,花6年时间隐居家中的斗室,整理自己20年的记事本,写成这本书,留给百年后的中国人阅读。作者用智慧、禅意、冷静、精辟、陌生的故乡母语,真实地记录中国社会的生存状态与个人生命感受。这是一本智慧的书,静如《瓦尔登湖》。适合泡一壶好茶,听着音乐,静静阅读,慢慢品味。
简要目录
前面的话
1.天地,万物皆生
月亮之美3
黄帝陵的轩辕柏5
人一点一点地死7
万物眼中9
借水尝叶11
静听自己的心跳13
阳光抹不了15
手17
树和景19
每个人都可以叽叽喳喳21
睡觉是死亡练习23
水和土25
百鸟归巢27
住在山水间29
还有多少时间要度过31
2.灵慧,天外飞物
慧37
佛一样生活39
恒产41
天天向下43
没有大树的土地不会安宁45
记忆源于恐惧47
五官49
个人智慧不会超出自己的需求51
中国的字和词53
看烟花55
占领土地57
生活和生命59
声音61
一个人的时候63
夜的圣洁65
钓鱼和打鱼67
天地造爱69
距离71
绝顶73
闭关后看到了什么75
放开77
3.时间,落花流水
人在时间中行走83
生命不过是段时间85
给冰一点时间87
去玩吧,孩子89
留半辈子给自己花91
寻找时间简史93
千年女干尸95
无法回头***
寻找那顶花帽子99
三生三立101
通向未来的路有多长103
4.城市,住在天上
城市上空的村庄109
床不好睡111
一个人的城市113
精神分裂115
长在城市的树117
谁家的狗119
女人的哲学121
用耳朵购买谎言123
摇楼125
挖地球127
塑料花129
读书不读书都很正常131
住在天上133
想听天外的声音135
5.动物,自由死亡
找揍的猫141
飞过喜马拉雅山的鸟143
牛绳145
猴子的记忆147
老鼠149
长尾松151
大闸蟹153
蜜蜂155
鸟儿没飞行证157
玻璃缸里的鱼159
公鸡之死161
鸟、鸡、鸭考163
人在笼子外165
6.人生,心智萌动
内心的品德171
变脸173
控制欲175
看不明白177
他们离开了179
争当钱奴181
您好183
独立思考185
用身体表达快乐187
风雨淋不湿心189
脚印191
忘掉它193
唱歌解愁195
记忆和历史1***
天变一时,人变一世199
四方盒几个面201
摘龙眼203
长达一生的青春205
7.社会,万象丛生
砖头有味211
卖猪仔213
水鸭太多215
一张白纸217
抢疯子219
两坨人221
语言变得不可信223
爱爸妈,也爱天安门225
疯子的行囊227
谎言不可能精确地重复229
黑夜掩护了人的尊严231
世俗的力量233
8.亲情,相约今生
告别239
叶子落下241
爱父亭243
外婆睡着了245
血不是水247
老花了249
温暖251
我没有女儿253
编后257
谢敏出生于哪里
谢敏
谢敏,资深媒体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清华大学EMBA。现任广东读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杂志《明周刊》、《漫品》主编,《白纸黑字》MOOK发行人。
中文名:谢敏
职业:资深媒体人
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代表作品:《漫品》
历任江门日报社副总编辑,新快报总经理,家庭期刊集团董事总经理。白纸黑字传媒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