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个霸气的名字经历2000多年从未改名沿用至今
都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是“中华”二字到底是何人所造,又是何时诞生的呢?这就要提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少年帝王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秦始皇嬴政即位时才年仅13岁,出众的胆识谋略让他后来成为了一统六国的千古一帝。
通往至高权力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平定了内乱,铲除了权臣的威胁后,这位少年帝王已在岁月的磨砺下完成了蜕变,终于站上了权力顶峰,开始他的壮志雄心,一展宏图,如雄鹰般纵翅翱翔于广袤天际。
到了公元前220年,在秦皇嬴政的带领下,秦国先后灭掉了齐、赵、燕、楚、韩、魏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从此普天之下皆为王土,秦朝就此诞生。
秦王嬴政作为开创秦朝最大的功臣,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登上了最高处的宝座,众人吹棒:“王上真乃是从古至今第一人,说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也不足为过之。”
嬴政听后大悦:“寡人认为爱卿说得甚好,功过三皇,盖过五帝,‘皇’‘帝’二字甚妙之,便将此二字定为寡人的称号吧!从此后代子孙皆沿用此称谓!”
皇帝的称号便由此而来,从此秦王嬴政又称秦始皇,“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的始祖——秦始皇”。
一统天下后的秦始皇,开始慢慢将自己全部的精力转移到国家治理方面上。
“治国安邦兴天下”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家,秦始皇推出了许多新政策,更是对从前落后的政策做了修改升华,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三公九卿制,废除了分封制,对地方官吏改选用郡县制。
除了官吏制度的改变,秦始皇为了经济发展,对国家各地制定了统一的度量标准,还推出了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秦半两”,除此以外还修筑了长城以抵御外来侵犯,以更好地保证国家的稳定。
这些种种政策都凝聚了秦始皇的智慧与谋略,这些也的确显示出了他在治国方面的雄才伟略。
就像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两个政策来说,货币的统一和度量衡的统一对一个国家来说一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它们不统一的话就会造成分配不均的问题。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分配公平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秦始皇便正是抓住了这个分配问题的核心,推出了这一系列制度,稳定了国家的发展。
再从三公九卿制度上来说,通过设立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仆太尉”分掌国家政务、国家军事、国家刑律礼仪,和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少府、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分掌国家治理的大大小小层面,将国家大小层面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大大提高了国家管理的效率。
当然,“三公九卿”一词最早并不是起源于秦朝,其实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只是当时的划分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划分得如此细致,是秦始皇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而“中华”二字也是这样,它虽不是由秦始皇最早提出的,但却是秦始皇为它赋予了新的含义,“中华”二字在今天的含义实则是秦始皇赋予的,所以才说是秦始皇起的名字,并让这“中华”二字流传至今,历经两千余年。
“中国,中华,中华民族”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于西周,据西周出土的文物“和尊”上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里的中国也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中国,而是指王都,古人十分看重地理位置讲究风水阴阳。
“中”被视为“贵”,在古人眼里“中”是极好的,是核心,是风水宝地,古人往往愿意将国家的都城也就是皇城,权力的集中中心建立在国家中部地区,建立在中原一带。
而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指古代的王都,它是当今世界大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称。
而“中华”二字其实比“中国”二字出现的更早,有人说“中华”二字出现于汉代,那时的“中华”是一个族称,但其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
“华”源于华胥氏,华胥据传是伏羲与女娲的母亲,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古国的女首领,是炎黄二帝的母祖,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源体,在那个时候便有“中华”二字出现。
到了秦朝时,秦始皇将“中华”二字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了多民族的一个统称,从此“中华”一词指代整个国家,被后世所沿用。
“中华”二字不仅历代帝王进行了沿用,到了中国近代,“中华”一词仍被继续沿用着。
“中华”二字要是拆开来看,则前半部分是指“中原”后半部分是指“华夏”,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对中原都有着独一份的钟爱,他们将中原视为必争之地,以入主中原为自豪。
“中原”顾名思义就是处在比较靠中间的位置,这也符合了古代人讲究的风水阴阳,以中为贵。
历代帝王大多都把都城建在中原一带,比如现在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以及同样也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等,这些地方几乎都是在中原一带,可见古人确实对中原这个地区有着独一份的喜爱。
而“华夏”一词本身就有着美丽盛大的意思,所以中华就意味着中原是美丽盛大的,中华二字代表了秦始皇对中原的喜爱,中原又是中央集权的中心所在之地,所以秦始皇认为这两个词足可以代表整个国家,便将整个国家称为中华。
后代帝王对这个词也觉得十分好听,便将“中华”一词一直沿用下去,从此中华便指代国家,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到了近代,“中华”又演变出了“中华民族”一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先生提出的,为的是想告诉人们,我们是一个共同体,不管是哪一个民族,我们都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不管是满族也好,还是汉族、蒙古族、藏族、傣族也好,这些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彼此不分你我,是一个共同体,“中华民族”的提出,是为了纠正当时革命党派内部的一些人所存在的排斥满清民族主义思想。
这样的排异思想是不对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并不是单一民族个体,所有的少数民族只要是中华的,便都叫作中华民族,民族中的任何一位都是中华儿女,不应有排除异己的错误思想。
而这一概念在提出之后,便迅速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说的是对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对的,中华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包容的,由无数个少数民族所组成的融合性国家。
历代君王中有许多君王都是出自不同的民族,特别是一个朝代的创始皇帝,他们往往是另一个民族推翻了原先统治着国家的民族***,推翻后建立一个新的属于自己民族的***。
那么对于原先统治***的民族,新建立***的民族肯定不会对其赶尽杀绝,毕竟在古代人是最重要的劳动力,而人口的数量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实力程度,人口越多兵力就越足,国家的实力就越强,周边的国家便不敢轻易来犯。
当然,除了这两个民族,肯定还会有许多其他的民族,他们可能是上个***所留下的民族,也有可能是下一个掌握***的民族。
就比如:“西夏”的建立者李元昊是党项族人,“金”的建立者是阿骨打,而阿骨打是女真族人,“元朝”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是由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立的***。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便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一个民族有着每一个民族自己的名字,但与此同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华民族”。
到了今天,“中华民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代指着中华的56个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这56个民族共同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行,56个民族是一个共同体,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2千年前,秦始皇为我国取了什么名字,之后再未更改过?
两千年前,秦始皇为我国取了?中华?的名字,之后未更改国,至今还沿用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古代人一直把这片区域称为?中原?或者?华夏?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以后,他开始把很多地区、事物等进行统一化。就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还特地研究了他之前的各区域各部落的统领,最终从?三皇五帝?中获得启发用用帝王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而秦国这片大土地他也要取一个响亮的名称,最终决定以?中华?来命名。中华的?中?主要是指区域,因为古代人都说?天圆地方?,认为只有属于中间的才是正规的、被承认的、最宜生长繁殖的。而且那时我们就有?中原?的说法,在秦国大地就是中原,出去是蛮夷、匈奴、胡人之地。于是就取了?中?字,并且?中?还有?中庸?的说法。
而中华的?华?本就有华丽的意思,代表着一切欣欣向荣、繁华昌盛、权力至上的意思,秦始皇建立的秦国也希望能够这样,这也是反映了秦始皇的憧憬。并且?华?来自于我们最开始的祖先华胥氏,他生下了伏羲和女娲,而女娲造人,成了千千万万个子民,这就说明了我们都是华胥后代的。
?中华?我国的名称就这样被秦始皇给定了下来,里过了历朝历代我们一直沿用着这个称呼,无论是谁,无论到哪,在什么朝代,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都可以说是中华儿女。延用了两千年的词,世世代代都在用,过去在用,现在在用,将来也还会继续用。
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是什么?
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是华夏。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在中国的名字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商周以前中国都是被称做为“华夏”,“华”是指华丽兴旺,在古代大家都穿的非常的华丽,“夏”则是指周国的礼度。而“华夏”两字合在一起则是寓意着衣着华丽的文明礼仪之邦,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礼仪和繁荣。
秦始皇的取名思路
可是秦始皇却并不满足于这个名字,想要将“华夏”改为中华大陆,来自于“中国”与“华夏”这两个词,寓意着既是文明礼仪之邦又是矗立在全世界中心的国家。
“中华”这个名字一出,各个民族都是保持了一致的同意,因为他们都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国家的名字,不论是民族传统还是文化习俗,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但“中华”并不是独创于秦始皇之手,他只是给中华两个字赋予了专属的寓意和内涵。
让它成为了中国的新的代名词,之后便一直流传下去。直到1902年,***先生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寓意着中国56个民族终将迎来大团结。
各族人民相亲相爱。之后在19012年,“华这两个字终于得到了印证,虽然未成为一国之名,但是它有着属于它的时代意义和荣耀。
秦始皇给中国起了个名字,沿用至今这个名字叫什么有什么寓意吗?
秦始皇给中国起的这个名字是“中华”。千百年来一直寄托着人们希望中国繁盛、富强、和平和统一的意愿,也是亿万华夏同胞对自己“炎黄子孙”身份的认同。“中华”是中国民族精神内核的聚合体!
首先,中华里的“中”字,有“中间”、“中庸”、“正统”的意思。天下最富饶的地区,就是中原地区,人们为了争夺中原这块地盘,便有了之后的天下大战。古人认为只有天下的中心点,才是最正统、最符合人们居住的地方。“中”字代表的是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正统的地位。
其次,中华里的“华”字,代表的是繁荣、强大的意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希望自己的王朝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便启用了“华”字。“华”字代表的是秦始皇希望秦朝千秋万代的野心。还有一说,因为“华”字起源于华胥氏,华胥氏是炎黄二帝的祖先,秦始皇使用“华”字也蕴含着自己是“炎黄子孙”的意思。
最后,还有一个说法,称“中华”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代表着天下统一,以及民族复兴。在天下大乱、纷争四起的时候,古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末法时代”,这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结束战乱,让天下重归一统。这样的大一统局面就叫做“中华”。
秦始皇得到天下之后,为中国取了一个什么名字,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的,而且他当时为这个国家起了一个”中华“的名字,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名称。
中国的历史至今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无数的帝王才有了今日的和平盛世,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秦始皇也成为了千古一帝,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坐上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位置,而且他当时还给这个统一后的国家起了一个名字,经历了几千年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中华“。它有着它自由的代表意义。
“中华”里的“中”字代表着天下中间的位置,同时也是指中原、中土,因为当时在古人的概念中,自己就是天下的中间,也就是上中下,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在中间。而“华”就是“华夏”的意思。而我们也经常称华夏五千年。
随着历史的更替和推进,华和夏已经容成了一体,中华的领土也在逐渐的扩大,文化也在逐渐的融合,时间的沉淀下形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而最早提出来中国民族的是***先生,而当时的少数民族的历史问题也逐渐的解决了,都是我们中华儿女了。也有了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祥和的画面。所以中华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经历了腥风血雨才有了我们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