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破解***医学影像软件卖给医疗机构15人被抓涉案千万元
一团伙利用软件破坏医学影像设备技术防护措施,还私自***刻录盗版软件并制作非法破解工具,低价销售非法牟利1000余万元。近期,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在公安部部署下,会同7省份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侦破全国首例销售盗版医学软件和非法破解工具案,1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被依法***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也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将“破坏、避开权利人为保护著作权设置的技术防护措施”行为纳入侵犯著作权罪规制范畴以来,全国首例破坏技术防护措施类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
部分涉案工具软件。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据悉,医学影像设备生产企业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会在设备端部署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只有经过权利公司授权方可激活使用。正版软件的市场价格一般在30万元至60万元不等。然而,去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接到多家医学影像领域头部企业反映,这些企业旗下CT机、核磁共振等设备故障的报修量和投诉量畸高,初步判断是由于使用盗版软件和非法破解工具所致。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立案侦查。依托上海公安以风险防控“一平台、三体系”为主体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警方研判发现一批对外销售盗版软件和非法破解工具的可疑网店,并循线追查锁定了以犯罪嫌疑人刘某、闫某等人为首的2个破解、***软件犯罪团伙和彭某等利用非法破解工具提供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的犯罪嫌疑人。今年7月,上海警方在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四川、湖北、黑龙江等7省份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侦破全国首例销售盗版医学软件和非法破解工具案,一举捣毁完整犯罪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犯罪窝点5处,查获盗版软件存储设备30余台、非法破解工具700余个,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经查,自2020年3月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刘某、闫某等人为首的2个犯罪团伙为牟取非法利益,通过某网络论坛搭识“黑客”人员李某,以2万元的价格购得一款破解各类技术防护系统的计算机程序,并利用该程序侵入多个品牌医学软件著作权保护系统,窃取图形分析、***诊疗、设备维修等功能软件,私自***刻录盗版软件,制作非法破解工具以配合上述盗版软件激活使用。之后,刘某、闫某团伙以远低于市场价,每件7万元的价格将盗版软件销往全国20余家医疗机构,并以每件2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价格,向彭某等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销售非法破解工具。彭某等人再以每次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价格,对外提供医疗设备维修等非法服务。“这些盗版软件严重损害权利企业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破坏著作权保护机制,更严重侵害市民群众合法权益。”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陈书恺表示,“首先,医学影像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积累、存储大量患者诊疗信息,盗版软件普遍存在系统漏洞,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其次,安装、激活医学影像软件需对设备进行调试,具有极高专业性,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医学影像设备无***常运行,引起设备在图片分析方面的误诊漏诊。”警方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涉嫌侵犯著作权犯罪。目前,上述1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已被上海警方依法***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推进打击食品、药品、环境和知识产权犯罪“昆仑2022”专项行动,依托上海公安新型现代警务机制,会同市市场监管、海关、生态环境、绿化市容、药监、卫健、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坚决斩断各类犯罪链条。全年,上海公安机关累计侦破相关刑事案件1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00余名,在全国20余个省市捣毁生产、仓储、销售窝点1300余处,涉案金额37亿余元。
[广州市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广州市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广州市区域医学影像协同是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由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承建,经过近2年的建设,于2011年11月上线。
率先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连接了包括越秀区、荔湾区、花都区、番禺区和黄埔区在内的5个区级卫生信息平台,5家市级直属医疗机构,21家区级医疗机构,85家社区服务中心以及8家公共卫生机构,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区域影像中心。平台建设了包括健康卡管理系统、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卫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卫生业务管理系统、卫生业务协同系统和市民健康服务平台在内的应用系统。
经过万达信息和广州市卫生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成功建立了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该平台是卫生部2009年12月发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后首个启动建设的特大型城市、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实现了IHE、HL7 CDA等国际标准在工程层面的全面落地。
其次,建立起了基于HL7标准的市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截至2012年3月份,平台共***集并整合诊疗数据近2亿条,其中基本信息1320多万条(包括公安、流动人员数据),就诊记录700多万条,用药记录4000多万条,费用信息5000多万条。并且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功打通了包括5家市级直属试点医院和5个试点区在内的的卫生网络,实现了区域内医疗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
第三,全市统一发放了市民健康卡,实现了区域医疗的“一卡通”。市民持一张卡可以在联网范围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就诊。通过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不仅可以便捷地共享医疗信息,还可以节约发卡成本,有效减少重复发卡的现象。
整合区域影像诊断***
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入了区域影像的相关应用,丰富和充实了平台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广州市区域影像应用建设是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拓展应用,它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通过标准规范(数据规范、业务整合规范、应用规范、管理规范、安全规范、技术规范等)的建立和实施,逐步整合区域影像诊断***,消除卫生领域影像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统一构建区域范围内影像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的平台,全面提升了广州区域内的影像诊断水平。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图像存储与通信及相互操作逐渐扩展到整个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需要将区域内多个医疗机构的PACS进行互联、并使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影像信息按区域内医疗需求和***优化原则进行共享交换。通过区域影像应用, 居民可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影像诊断,联网医院可以共享影像信息和报告结果,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概率,降低诊疗费用。
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联网范围内,既存在有多个具有综合或专科医疗优势的大型医院,也有着众多的基层医院。区域内的众多基层医院根据患者需求、医疗管理的需要,往往需要与大型医院进行医疗协同。
由于医疗影像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专业诊断要求高等特殊性,一般都是通过建立多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来满足此类需求。万达信息使用了当前国际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交换的最新技术标准(IHE 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for Image,简称IHE XDS-I)实现了复杂医疗机构之间的区域影像信息共享,即使用一个区域PACS平台系统,同时支撑多个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中心与基层医院进行影像协同诊断。
提高区域内诊断水平
区域PACS平台称为GmdTalk,取Global Medical Talk之意,意在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医学交流的愿景。广州市联网范围内医疗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组建了多个“影像虚拟读片中心”,用户可根据不同医院的医疗卫生特长和检查设备***,将不同的影像信息分发到具有优势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其专家进行诊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本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实现医学***、专家***、技术设备***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的***共享。
目前区域内影像协同服务主要有以下两种业务模式:
一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技师进行拍片,影像上传至大型医院,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专家网上读片并出具报告。
二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拍片并出具初诊报告,提交初步诊断和图像到虚拟影像中心。虚拟影像中心调阅初步诊断及图像,对应的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专家进行复审,复诊报告回传虚拟影像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调阅复审诊断报告。
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从业人员***的不足,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诊断水平,所有诊断和报告均由中心完成,降低了相应的风险。
广州市区域影像协同中心端部署了医疗协同控制服务器与图像传输与存储控制服务器,前者主要实现系统管理和配置等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医疗业务协同管理、XDS文档注册管理、任务跟踪和日志管理等。图像传输与存储控制服务器则主要实现对图像的存储和管理,包括了各网格节点的图像存储策略管理、存储状态监控管理、运行状态管理任务消息状态管理等。
前置适配服务器实现与医院内部的各个相关系统的通信接口,实现基于SaaS的RIS功能,实现图像通信协议的转换与缓存管理。影像诊断管理工作站通过借助区域内各成像设备互联互通,通过开放式系统架构,实现区域内图像信息***集、存储、通讯及浏览的统一管理,包括DICOM图像的显示与诊断,图像打印以及各种2D及3D的图像处理功能等。Web浏览组件通过安装基于Web的图像浏览组件,实现以Web方式浏览和处理DICOM图像。医疗协同客户端通过在医疗机构内的配置,实现协同任务的请求、分发、接收、执行以及状态查询等。移动影像处理通过3G或Wi-Fi方式通信,提供各种影像处理的功能。
广州市区域影像协同应用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
首先,实现了医学影像网格存储交换技术与医疗信息共享交换架构的互联和集成。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原有的众多不同PACS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插入”中间件“协作网格的影像及多媒体数据通信与存储系统”。这样,众多不同PACS的服务器及其存储系统就变成一个“虚拟”超级大型PACS服务器系统,而原有的PACS客户端对影像的查询提取就变成对一个超级大型PACS服务器系统的操作。
其次,实现自动安全监控技术与医疗信息共享交换架构的互联和集成。通过***用一种PACS自动安全监控技术,监控PACS 单元系统各节点的硬件运行状况、应用软件运行状况、影像路由和提取状况等监控功能。
另外,实现了医学影像远程传输渐显技术在医疗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在网络带宽≤200 Kb/s 的条件下分辨率渐显传输CR(原始尺寸:8MB)影像,影像第一帧到达为2Sec,全分辨率帧到达为9Sec,为解决在有限带宽条件下,实时快速查询/提取/显示高分辨率、大容积医学影像提供了实现途径。
在广州区域影像协同后续的规划中,考虑将目前的架构主要转化为基于云计算的架构。
与目前的方案相比,基于云架构的影像中心还具备以下优势:通过在云数据中心对图像加速引擎的堆叠来集中处理图像,更易于集中管理;由于图像的处理更多在云数据中心进行,交互的数据传输较少,因此对于带宽需求较低;由于图像处理更多在中心进行,浏览端可使用廉价的桌面和移动设备,投资较低;由于云数据中心本身架构的优势,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万达信息依托于云计算的种种优势,进行了基于云架构影像中心的建设和尝试,旨在以较低的投入减少耗材使用,充分提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当然,云架构区域影像应用目前仍然属于前瞻性建设,部分现状的不足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克服和改进。例如:针对超大容量医学影像的性能问题、云端的身份识别的安全问题等等。
海纳医信的核心团队介绍
崔彤哲——创始人/CEO
崔彤哲 先生,清华大学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硕士,北京市特聘专家。
具有多年开发国际一流医学影像系统的成功经历,包括:
做为Stentor核心开发人员,参与开发了美国最领先的PACS系统(2003、2004年KLAS专业评比排名第一,公司于2005年被飞利浦以2.8亿美金并购。)
与在GE医疗工作多年的胡晖博士及孙毅博士,共同创建了攻克“网络三维影像后处理技术”的海纳维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网络三维影像处理软件系统及相关专利。(2004年被美国上市公司 Vital Images, ’Inc. 以1800 万美金并购。)
任美国 Vital Images 公司的全球产品研发总监、中国区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新一代网络医疗图像服务器的研发工作,成功在国际市场发布了三代国际领先的三维医疗图像服务器产品 VitalConnect 。其负责的 Vitrea Enterprise Suite 系统被美国放射学权威评比机构“Aunt Minnie”评比为2009年度最佳医学影像新软件。
2008年,他再次与初创团队联手成立了海纳医信公司。依靠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并结合中国医疗***的特点,重点研发国际领先的 PACS、RIS 以及远程医疗平台,同时关注区域医疗新一代高端影像后处理应用的方向。最终目标是不仅让海纳医信的产品享誉国内外,而且让中国的医疗影像信息软件技术引领世界。
孙毅—共同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孙毅,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具有二十多年的全球医疗影像领域资深工作经验。具有国际化的市场开发、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临床应用经验。
孙毅博士在GE美国总部工作的十年间,曾担任高级应用科学家,核磁部全球应用开发部经理等,主管全球前沿技术及临床应用开发。并荣获GE发明奖、GE企业发展奖及GE经理奖。
在与崔彤哲、胡晖共同创立的海纳维盛公司中任商业和市场发展副总裁,主管国际商务、应用和市场开发,成功地将其软件系统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胡晖—共同创始人/董事
胡晖,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博士。曾在GE医疗总部任资深科学家十余年,为GE开发了多个旗舰产品,并获得30余项专利,其中包括革新性技术专利的多排CT重建算法。
胡晖博士于2004年被《商业周刊》评为“百名海归”之一。
[爱克发医学影像系统解决方案] 医学影像技术
无论是在欧美地区还是亚太市场,爱克发医疗在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区域级医学影像数据中心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而又丰富的经验,已成为行业公认的领导者。自1991年至今,爱克发医疗的PACS产品(IMPAX)已历经全球3000余家大型医院的应用考验,具有突出的稳定性和易用性。全球第一套科室级PACS、全球第一套全院级PACS都出自爱克发医疗公司。
第六代产品IMPAX 6
面向国内市场,爱克发医疗以其最领先的第六代产品——IMPAX 6为内核,按照不同的市场和医院规模,推出了不同种类的本地化PACS产品及解决方案。该产品拥有如下特点:
高效高速的影像业务流程:能够为国内客户量身定制PACS系统流程和功能模块,系统涵盖医疗业务的多个环节,具备高速且高效的业务流程。
业内领先的调图速度:具备数十项图像处理专利技术,能够轻松应对业内最新款的多排CT、高场MR、双板DSA和PET-CT等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近几年来,爱克发医疗在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所举行的PACS系统测试大赛中,调图速度均排名第一。
功能强大的原厂后处理软件:拥有一系列原厂PACS后处理软件及临床应用工具,软件功能和重建质量堪比影像设备原厂工作站。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IMPAX数据中心(IDC)是一种可扩展和高容错的企业/区域级临床DICOM数据对象归档存储解决方案,它同时也支持对非影像对象的DICOM的封装。它可以存储来自多个部门的临床信息系统,以及不同的PACS系统影像资料。IMPAX数据中心迎合企业的大型、多站点和多领域的影像库的需求,它将数据进行纵向聚集从而提供统一的患者影像信息的来源。
全面兼容各类标准接口:IMPAX数据中心(IDC)严格遵守行业国际标准,设计良好,可以与众多遵循IHE标准的不同厂商的系统集成,避免了高昂的项目重复建设成本。
它支持所有主要的DICOM SOP类别(数据对象类型)和传输语法(图片格式),新的DICOM SOP类别的支持可以很容易通过配置添加,这使得客户寻求新的应用和检查设备整合时进行最小程度的变化。
如果设备所生成的图像不是DICOM标准的,这些图像需要先进行DICOM封装再存储到IMPAX数据中心。这样就确保了这些数据在转换后存储到数据中心时能够被关联到一个患者的已归档检查。根据要求,IMPAX数据中心***用DICOM协议服务这些转换好的流媒体***、静态图像或文件。医生利用集成到数据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EMR),可以拥有一个跨部门的患者医疗纵向数据。医生不需要访问多个小型的PACS系统或部门的不同应用程序来访问患者的不同资料。
跨企业/区域的文档管理架构:IMPAX数据中心(IDC)支持企业级患者主索引(EMPI)和患者索引交叉引用(PIX)。EMPI系统负责交叉引用来自不同来源的患者ID。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唯一性为各种其他服务提供了基础。IMPAX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结合业界领先的MPI技术提供了一个访问患者的来自于不同医疗设施的纵向健康记录的能力。IMPAX数据中心还可以和任何基于HL7和IHE PIX标准的EMPI产品相集成。IMPAX数据中心通过PIX管理器检索患者ID并返回存储在IDC的影像和报告。
进一步的,IMPAX数据中心提供对IHE XDS的支持,包括影像的特定集成概要、跨企业文档影像(XDS-I)。这将使IMPAX数据中心能够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或企业间储存和交换病历。虽然XDS-I定义了DICOM数据的通讯方式,其他的XDS整合配置文件定义了域或应用的扩展。IMPAX数据中心需要和XDS注册表一起部署以支持这些功能。
这对卫生保健提供者意味着,属于不同机构的医疗组织可以合作并以文档的方式交换共享患者的临床记录。从本质上讲,以一个文档为中心的纵向记录是以时间为轴的积累。医疗机构可以查询和检索感兴趣的具体临床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