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宝宝起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学宝宝起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很多名字取自论语?
现实生活里,名字取自《论语》的例子真有不少。
我有一位朋友,名字叫“继周”,我们上来以为他的父母至少有一方姓周,他解释,和姓周没关系,他“继周”的名字是他爷爷起的,名字出自《论语》,原文是“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让大家不由得赞叹,觉得“继周”的名字,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
我想,从《论语》里为孩子起名字是有原因的——
第一,是对圣人孔子言行的景仰。
第二,是因为真心喜欢《论语》,希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孩子起的名字彰显文化底蕴。
再者,孩子名字里包含的《论语》里的美德或规则,也是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祈愿。
比如“立本”、“志仁”、“行简”、“亦可”、“慎行”等,出自于《论语》,叫起来琅琅上口,极具文化底蕴。
从《论语》中,还可以举出一些可以取名字的原文: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可取名为“礼之”或“知和”等。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可取名为:“敏言”或“君行”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取名为“学思”等。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可取名字为:“敬之”、“孝之”、“善之”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可取名为:“思齐”等。
《论语》里包含许多可具可发的、颇有文化底蕴的名字,你如果想给孩子起个不同凡响又有文化意味的名字,不妨翻开《论语》仔细研究一下吧!(完)
关注粒粒七七,我们共同阅读交流,品味文字和生活~
可能你都想不到,金圣叹、韩愈、白行简等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煜煜生辉的名字居然都是来自这部被称为"中国人圣经"的经典《论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可能你都想不到,金圣叹、韩愈、白行简等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煜煜生辉的名字居然都是来自这部被称为"中国人圣经"的经典。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金圣叹
关注文学的朋友对金圣叹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他原名金***,字若***,后改字圣叹,以字行。他的字出自《论语·先进》"孔子喟然而叹",隐约可见他对世道的看法。
2. 韩愈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字退之,其名出自《论语·先进》"然则师愈与(颛孙师是不是较强一点)",其字也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冲动,爱往前冲,所以要拽他一把)"。从历史记载来看,韩愈性情偏激、刚强木讷,其名其字,大概很有些自勉的味道。
3. 白行简
读过唐***《李娃传》的同学对白行简应该不陌生,他是白居易的弟弟。他的名字出自《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居心恭敬而行事简要)",明显是政治上的勉励。
4. 孙过庭
大书法家孙过庭,著有《书谱》,原名虔礼,字过庭,以字行。其字出自《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大概是表明自己愿像孔鲤那样虚心受教。或许,正是这种谦虚,才使得他赢得了"凡得法,无出其右"的赞誉。
5. 陈省身、于省吾、胡三省
陈省身,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虽然小编是数学渣渣)。于省吾,著名文字学家,著有《甲骨文字释林》等。胡三省,读《资治通鉴》者一定会参考胡三省注,可见其贡献之巨。这三位著名人物的名字都来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大人物对自身的反思自省的精神。
6. 王朝闻
美学家王朝闻,其名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也",明白了这个名字的来历,你就不会把王朝(zhao)闻读为王朝(chao)闻了吧?
7. 几个虚构人物
(1) 黄世仁
穷凶极恶的黄世仁居然有一个这么好的名字,可见"名不副实"。其名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2) 陈尧咨
陈尧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小编相信同学们认识这个人物大多来自欧阳修的《卖油翁》,",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其名出自《论语·尧曰》开头"尧曰:咨"。咨在这里是个感叹词,表示称赞的意思。
看来要想取得好成就得先有个好名字啊,你是不是也想从《论语》里为自己取个漂亮的名字呢?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长期在儒学熏陶下,自然是血脉相连,虽然不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但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其次,《论语》的确可以称之为国学经典,相信很多人都推崇和学习过,取名字的话也是希望这些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吧。
最后,取《论语》里面的字词作为名字的话,既儒雅又有内涵,还能彰显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个人拙见,希望对您的参考有所帮助!
为什么水浒传里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没有小三小四小六?
小时候第一次看注音版水浒书就对二五七产生了另类的兴趣,不知道你们跳过皮筋没有,我们当时跳皮筋有一段词是这样的: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九三十一。因此我童年每次跳皮筋就想起这三个大汉了,所以小时候的我很自豪的告诉周围的男生,为什么他们叫二五七,因为他们三个是跳皮筋的发!明!!者!!!
好吧下面进入正文阶段,关于石碣村阮氏三雄的数字标号我车逻辑推测有三种可能。
一、就是单纯的辈分
阮家至少有七个孩子,分别是阮小幺阮小儿阮小三阮小四阮小五以此类推,然后在那个战乱的、强盗猖獗的、瘟疫肆虐的年代,阮家兄弟纷纷出现了意外,仅剩的孩子正好排行二五七。
二、起名习俗
可能和阮家的起名习俗有关,有的家族起名是按照大家族走的,父系的叔伯兄弟会根据孩子的出生顺序进行“大排名”,排行为大、三、四、六,八甚至更多的堂兄弟也是存在的,但并不在石碣村。这样也基本遵循了姓名文化的排行法。
三、阴阳五行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七”这个数字代表着许多含义。《汉书律历志》说道: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而《说文解字》中更是用阴阳文化学说对其进行了解释: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最关键的是,阴阳与五行之和正好是七,所以7=2+5在古代基本是约定成俗的规定,这也跟儒家学说中的“以和为贵”的“和”状态,和道家学说中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见施耐庵在塑造人物和情节方面真是下了一番功夫。我们知道***中阮氏三雄出场的第一次“大战”就是智取生辰纲了,而夺生辰纲恰好7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二、五、七。晁盖还梦见了北斗七星和斗柄小星:
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 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 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
吴用是儒家代表,公孙胜是道家代表,儒道都齐了,队伍里有了阴阳五行,接着找三阮,恰好排名二五七,这这这真的大吉啊,先有7人聚义的大七星,又有阮家兄弟二五七的小七星,因此此仗是必胜的节奏(可惜的是,其实晁盖才是那化作白光的小星)。
我们可以再分析一下阮氏三雄的绰号,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太岁除了是肉灵芝外,我们最常说的就是你敢太岁头上动土,就会招来不幸。阮小二就是个站在地上的活人太岁,最后征方腊在乌龙岭自刎了,也证明凡人动不得太岁,只得让他自行了断。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五加二又是七,他是征方腊梁山死的最后一位好汉。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果然征方腊时两个哥哥都死了,自己因龙袍***得以善终,回村赡养母亲去了。
最后说一下智取生辰纲的核心影帝白胜,演员的诞生大奖不给白胜那真是遗憾了。可惜不幸被抓,严刑拷打之后还是被激将才供出了晁盖一人,也算够意思了。不管怎么说最后也是东窗事发,导致那六星走投无路,只得跟着晁盖上梁山,当然这也是群魔聚首的开始。白胜白胜,对于晁盖来讲真可谓是白白胜利一场。
文/车逻辑的逻辑
人家白胜是被诈供的可不是主动出卖他人!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国学宝宝起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学宝宝起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