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民间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历史罪人
我们都说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也就是说要看到一件事好的一面,也早看到它坏的一面。当然,我们如果要评价一个人是怎么样的时候也要如此。例如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都说她残暴,她有诸多恶评,然而她又是一代明君,是***盛世的奠基者。又譬如我国封建王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史书上都称秦朝为暴秦,称他为暴君。
但事实上,他的功绩也无人能比,横扫***,车同轨、书同文,由此可见他无疑也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君主!除了以上两位,历史上还有很多恶名远扬以至于被我们忽略其功绩的人,就连臭名昭著的商纣王、隋炀帝都有值得被称赞的事迹,甚至可以说这些都是被历史被后人所丑化过的角色。
而既然有丑自然也就有美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不少被美化过的人物,其中一位很特别。他的种种举措一度让他在民间被称为民族英雄,但如果真正走进历史,去探究他计策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就会发现,他不仅不能算是民族英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彻头彻尾的历史罪人。这个人就是呼延庆,那么他到底做出了什么事让他得到如此评价呢?我们现在一起去走进他的故事。
衰微的北宋
说起呼延庆就不得不提起他所生活的北宋。北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被他的部下披上了黄袍,紧接着他就返京自己做了皇帝,可以说他的帝位来得很***。但正因如此,宋朝从刚建立就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于内,由于赵匡胤本身就是将领出身,因此他格外的注重兵权。在他的后续很多限制军队武将的政策下,宋朝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与之俱来的就是严重的军队弊病。
如果是没有外部威胁的状况下,宋朝的情况还不算艰难,但事实并非如此。宋朝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少数民族的威胁,甚至于赵匡胤也正是借着少数民族这股东风才成事的。而宋朝所面对的少数民族就是契丹族,契丹族所在的辽国凶狠残暴,曾多次骚扰北宋。同时又因为后晋时期石敬塘与契丹人的交易,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收入囊中,这也更使得契丹对北宋的威胁加深了。
正恰逢金人与辽国积怨已久,开始大举进攻辽国。北宋也趁此机会攻打了辽国,想要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辽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但北宋仍旧不是辽国的对手。而就在这个特殊的时机,呼延庆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他在民间可能是家喻户晓,但是在历史上对他的着墨却不多,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呼延庆的生平
呼延庆出生于北宋的一个武将世家,可谓是家学渊博,他又从小对异族语言感兴趣,因此又精通契丹族和女真族的语言,这也为他的仕途增加了一份助力。史书中又记载他擅长辩博,也就是说他还能说会道擅长辩论,放到现在来看,他无疑是当外交官的资质。北宋也没有埋没他的才华,果真将他当作了出使外族的使臣。
他最初与他的亲人一样是从军为将的,他当时任职于平海,作为指挥使率领着一批精锐海军。而当时宋军与辽军的交锋以失败告终,朝廷内迫切需要与金国建交,于是就挑选使臣出使金国。但这些使臣们胆小如鼠,只是到达了金国***就畏惧的不敢向前,直接原路返回了。皇帝闻听十分恼怒,于是又挑选了一批使臣,呼延庆就是此时被举荐出来的。
他出使金国的行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间谍一事扰乱了皇帝的决策,出使队伍一度停滞不前,最终只有呼延庆等少数人抵达金国。这让金国十分不满,尽管呼延庆回答周全,也还是被扣留下来。然而呼延庆并未心灰意冷,多次求见金主,阐述理由,进行辩论。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的回归了大宋。他向皇帝递交金主的国书,并极力促成两国之间的盟约,海上之盟由此建立。
英雄还是罪人
我们从他的生平来看,就会发现他的过去没有我们所熟知的那样跌宕起伏,那他是罪人还是英雄的争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民间所流传并推崇的呼延庆的故事主要来自文学作品,经过对他事迹的改编,人物形象的美化,再流入民间,于是他就被塑造成了民间英雄的形象。而这些作品主要是在清朝兴起的,《金鞭记》、《呼延庆挂帅等作品皆是出自于那一时期。
***中的他人生经历极富***性,从他的家庭惨案,再到他有勇有谋成功复仇、再到他
得封王侯,这些情节无一不让人为之敬佩。再加上历史上真有这一角色的原型,这就更让百姓们信以为真。于是,在民间,呼延庆的威望大涨,人们都称他为“民族英雄”,但事实上,这不过是文学作品对呼延庆的过度美化,他自身的功绩并不足以让他得到这一称号。
那又为何将他称之为罪人呢?这就与金人有关了。金人与契丹人一样有着入主中原的野心,但此时金人的主要矛头对准的是辽国,而呼延庆促成的海上之盟使得金宋联合起来消灭了辽国,那么此时金国的目标就成了宋朝。
在辽国灭亡后,金人就撕下了和善的伪装,向宋朝亮出了獠牙,不仅没有给出商量好的燕云十六州,而且还开始进攻宋朝。最终,北宋灭于金人之手,而促成海上之盟这一导火索的呼延庆也就被称为了千古罪人。
结语
然而事实上,这也不是呼延庆的责任。在当时宋朝的处境下,与金国联盟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要知道当时金国已经将辽国打的节节败退了,如果没有北宋的参与金国的胜利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再加上出使和结盟的决策都是统治者做出的抉择,而呼延庆不过是尽自身的职责,出色的完成了皇帝给他的命令而已。
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个人只是一粒微小的砂砾,无法阻挡大势,因此无论呼延庆是英雄还是罪人都无法更改朝代的必然更迭。
但如果只看呼延庆所起到的作用,大家认为他是英雄还是罪人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他明明是个国家罪人,为什么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呢?
冉闵因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风潮被捧成了?民族英雄?。我们都知道,五胡乱华时期,可谓是中华民族受到了深重灾难的一个历史时期。据说在这段时间里,***被当成?两脚羊?,被胡人肆意欺压。而所谓的?武悼天王?冉闵,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位悲剧民族英雄,他颁发了让***扬眉吐气的?杀胡令?,与罪恶深重的鲜卑胡人开战,最后兵败身死,还有一番激昂慷慨的陈词。冉闵真的是这样的?民族英雄?吗?其实并不是,说他是个罪人还差不多。
冉闵其实就是一位阴暗噬利的一方诸侯,而且手上背负了累累血债。其实冉闵真的就那么?大义凌然?,?洁白无瑕?吗?当然不是的,这位仁兄可谓是和三国时期的吕布一样,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三姓家奴?,还在石勒的手下做个事,姓过石,姓过李,也姓过冉。他颁布?杀胡令?,并不是因为他为了拯救汉族,义愤填膺的替天行道,只是因为胡人背叛了他,让他非常气愤而已;他在之前,还曾经让自己的儿子去做胡人的单于,可见他对胡人也没什么?刻骨的仇恨?。?杀胡令?更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次******,在这次?杀胡?中,胡人死者只占少数,史书上记载冉闵所部,在街上看到高鼻梁,胡须浓密的人就一刀看过去,甚至是?高鼻多须滥死者半?,也就是说,无辜死亡的***占了大多数。
冉闵被美化成民族英雄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我们都知道,现在有着愈演愈烈的?传统文化复兴?活动,这样的活动,如果为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自信,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能借着这种民族主义的风气,创造出来一个英雄,自我膜拜。冉闵就是一部分民族主义者,为了满足自己对?悲剧汉族英雄?的形象需要,创造出来的一个英雄人物。实际上,他本人完全配不上?民族英雄?这个称号的。
综上所述,屠夫冉闵因为被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携裹,成为了被美化的?民族英雄?。
无功有过的呼延庆,为什么成了民族英雄?
无功有过的呼延庆,为什么成了民族英雄?
在清朝兴起的小市民文学界中,呼延庆的名气似乎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人。当时,有很多描写呼家故事的文学作品,例如《说呼全传》、《呼延庆挂帅》等等,人们盛赞他是民族英雄。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罪人。
呼延庆,山西太原人,宋朝开国名将呼延赞的曾孙,宋朝的军事将领和外交官。由于他通晓“外语”,能言善辩,因此多次出使金国,与金国商量联手抗击辽国一事。自北宋建立后,位于宋朝北方的辽国,时常南下侵扰宋朝边境,形成了辽宋对峙局面。公元1004年,宋真宗和萧太后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双方维持了大约一百年的和平。双方都没有完全消灭对方的能力,故只能维持和平。
北宋末年,长期受辽统治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反抗辽国,多次击败辽军,并建立了金国,辽国的实力因此迅速下滑。这时,宋徽宗和大臣蔡京等人认为辽国即将灭亡,金朝会取代它,便决定联合金朝攻打辽国。一来可以向金朝示好,二来他们想通过金朝收复后晋割让给辽国200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
于是,1118年,宋徽宗派遣时任平海指挥使的呼延庆等人出使金朝,让他们以买马为幌子,趁机和金朝协商夹击辽国一事。呼延庆一行刚到达北岸,就被金国巡逻的士兵抓住,并抢夺了他们的财物,想要杀了他们。不过,由于他们是大宋来的使者,士兵们不敢贸然动手,便把他们押到了完颜阿骨打的住所。
得知呼延庆等人来金的意图后,金国也派出了使者前去大宋了解情况,呼延庆等人得以回到大宋,而金国为了以防万一,扣押了6位大宋使者当人质。双方经过多次谈判,最终于1120年达成协议:两国联手攻打辽国,金朝负责攻取辽中京大定府,宋朝攻取辽南京析津府。辽国灭亡后,宋朝需要将原本给辽国的财物转交给金朝,金朝则同意把燕云十六州归还给宋朝。史称“海上之盟”,两国能达成协议,呼延庆出了不少力。
两国联手灭掉了辽国后,宋朝变相地失去了辽国作为自己屏障,以阻挡金军南下。从那以后,宋金边境正式接壤,两国仍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等问题而发生冲突。不久,金军南下攻打宋朝。1126年,北宋在朝政败坏,国力、军力不振的情况下,被金军攻克了首都以及中原一带的领土。此外,还酿成了“靖康之变”,让立国167年的北宋灭亡。因此,呼延庆不但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是一个罪人,差点儿让宋朝的江山毁于一旦。
林则徐咋成了历史千古罪人?
文|陈事美??
对待一个历史人物,始终有不同的评价,横看成岭侧成峰嘛,这很正常。人无完人,林则徐同样如此。林则徐,一直是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存在。但任何高大全的人物背后必然有“矮挫丑”的一面,这几乎就是一个规律。有时我们不知道,但不代表没有。人们只知道林则徐敢于反抗英帝,因虎门销烟留英名,但在这所谓光辉的背后,则是有众多不被人称道的一面。有人甚至说林则徐根本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历史罪人,甚至是千古罪人,呜呼,这就有点吓人了。??
林则徐被称为历史的罪人,先不管这种说法有无道理,这种声音的出现首先得益网络的开放,很多历史真相得以被还原,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扇窗打开了,别有洞天,好新奇,原来还有另一片世界。就像笔者小时候只知道豆腐脑是咸的、粽子是甜的。长大才发现,南方的豆腐脑是甜的,南方的粽子是咸的。这也说明,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原来的认知不一定错,但一定不是事实的全部。林则徐这个事情也是如此。??
林则徐的故事都很熟悉,虎门销烟,反击英国侵略者,然后就是***战争,英国侵略中国。两件事情,一前一后,正好成为因果。有些人就认为,正是因为林则徐对英国倾销***的粗暴处理,才导致后来***战争的发生。其实,说林则徐是罪人,不是现代人给定的性,清朝时就有了。??
比如清人“赘漫野叟”的《庚申夷氛纪略》这样说:“初作难者,以林则徐为首……“林则徐……于国家毫无裨益,若论肇开夷衅一节,古人重首祸,是其罪浮于裕与僧也”这话说得很重,将林则徐视为近代挑衅洋人的祸首。清人的笔记可以看做是民间评价的反映,但并不能说明啥,因为这很可能是受了官方的影响。??
清廷对林则徐的评价也有一个正反转变的过程。道光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说明皇帝是大力支持这个事的。虎门销烟后,全国上下对林则徐也是一片赞扬声,林则徐的声名也正是由此鹊起。当时,大赞林则徐的文章也有很多。但英国打响***战争后,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洋人打了进来,清廷便把林则徐推了出去当替罪羊,指责他处理不当,将其发配到新疆。这个事,清廷的做的实在不地道。为朝廷做事,做得多错就多,林则徐在去新疆的路上,一定会有此感慨。??
去广东禁烟,是你朝廷委派的。重要举措都是上报的,也是朝廷批准的。最后,洋人急眼了,动手了,就怪罪我没处理好,这是何道理?谁能保证每一步都能完美无缺,谁能保证每一个细节都完全正确?再者,即使是我处理方式不当,也是情有可原的,将在外君命还有所不受,每个人有每个人处理方式,不应苛责。??
说白了,英国一动手,是清廷害怕了。为了给洋大人一个交代,就把林则徐摘了出去,还好没说林则徐是临时工。这是官方对林则徐的第一次负面评价,由此,从官方到民间,林则徐的负面评价逐渐多了起来,甚至成了主流。林则徐是罪人,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确实有些做法值得商榷。比如他在***攻击英国舰船时,竟然相信有人可以在水下憋气达数小时。还比如他怂恿地痞流氓去烧与英国做生意的商贩的船,即所谓以毒攻毒、以奸治奸。又如他下令全部扣下英国销往中国的***等。由此,有些人评价林则徐是无知与蛮干。林则徐幻想的是,我先来横的,吓唬住你。没想到,英国人根本不是吓大的。你来横的,英国人更横。这点可以说林则徐无知无畏,但你说他蛮干就有点过了。非常时期,没有特殊的举措是不行的。再说那个“以毒攻毒”,这个做法真没有啥可挑剔的。国家大难当头,一些旁门左道是可以理解的。??
说林则徐引发了***战争,这个锅有点太大了,林则徐真背不起。只能说,林则徐禁烟正好给了英国人侵略的借口。没有林则徐,英国也一定会侵略。退一万步说,就算林则徐是引发***战争的罪人,那么,后来的第二次的***战争呢,英国又侵略了。事实证明,你对洋人来硬的不行,如果一味妥协、迎合,甚至跪下求饶,也同样遭侵略。??
林则徐不是高大全,但肯定也不能称之为千古罪人。在林则徐的身上,或是虎门销烟这件事,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敢于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高大上的林则徐不可信,任何民族英雄都禁不住历史真相的还原,但千古罪人林则徐的说法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历史证明,评价历史人物,非常容易受当下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每个评价历史人物的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于是乎,历史人物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好听的是小姑娘,说不好听的又有点像夜壶,需要你时拿来用,不需要你是塞到角落里。??
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不***,但它又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人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总是批评的人未必是骗子,但一味赞扬的人肯定是骗子。
从民族英雄到千古罪人,历史到底该给李自成一个怎样的公正评价?
虽说李自成不是民族英雄,但绝对配得上英雄之称。之所以会有“千古罪人”的污名,只不过是“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结果罢了。
因为,由于他的失败,忠于明朝的遗官有条件和理由恨他,地主贵族阶层则有机会算计他,而清朝更掌握着抹黑他的史笔。
在这样三维立体的“包装”之下,一顶顶黑锅便扣在了李自成的脑袋。因此,本是一个大英雄的李自成,最终却在那些“莫须有的史文”炒作下,几乎变成为“千古罪人”。
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李自成的大顺朝廷腐化变质,军纪败坏,失去贫苦群众的支持等。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大顺军进入北京城仅有短短的42天,既要忙着建国,还要收拢无数前来投靠的明朝官员,更要准备着出兵山海关,就算想要变质,怕也没有这个机会和条件吧。
毕竟,依靠贫苦大众,打击官绅地主才是大顺朝廷的核心政策,又怎会自毁根基呢。
例如:李自成兵进入北京城后,明左谕德杨士聪的妻子和二妾因恐惧自缢身亡,爱女也投井而死,可谓对大顺军充满了仇恨,但他却在《甲申核真略》中写道:“都人嫁女于贼营者甚多,甚以为荣。”意思是说,百姓都争着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顺官兵,并以此为荣。
同时,当明末官员陈济生在《再生纪略》中写道:“大顺军在京师奸***女,乃至于‘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惨不忍言。’”对此,杨士聪则在《甲申核真略》中反驳道:“若二十六日(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回北京)以前,则绝无此等。坊刻称贼于四月初七日淫掠妇女,一日夜安福胡同死者三百七十余人,大属妄语。事之所无,虽在逆贼,讵可诬乎?”文中指责陈济生,就算他们是逆贼,也不应凭空污蔑。
其实,当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如同陈济生一类的官员极多,恨不得将李自成歌颂成“一代天骄,真命天子”,以谋求个好职位。可是,当李自成兵败后,他们又恨不得将李自成立刻踩死在脚下。
例如:顾炎武在《日知录》写道,明朝在京的两三千名官员中只有20人自尽,其他“衣冠介胄,叛降如云”;
国子监督陈方策在塘报中说:“我之文武诸僚及士庶人,恬于降附者,谓贼为王者之师,且旦晚一统也”;
特别有意思的是,明考功司郎中刘廷到大顺朝堂自荐为官时,丞相牛金星感叹道:“你都老了,胡子都白了,还当什么官吗。”但是,刘廷却说:“只要朝廷用我,胡子就会变黑,我还不老。”
可见,明朝官员多么想要做李自成的官。但是,当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后,这些“墙头草”又纷纷投入到满清的“怀抱”,反过来开始为他们歌功颂德,并以污蔑李自成为“投名状”。
不过,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时,任明朝官工部主事、守阜成门的赵士锦曾亲眼目睹了大顺军进入北京的全过程。因此,他在《甲申纪事》写道,贼军刚刚入城时,有两个兵卒抢了前门商人的绸缎,便被军纪队捉住处死后,还将两人手脚钉在前门左栅,以警示其他官兵。
此外,明给事中涂必泓的秘书徐应芬也曾在《遇变纪略》写道,虽说大顺军官兵有在暗中窃取钱财的现象,但他并没有见到“淫、夺、斩、杀之事!”
所以,李自成的失败,应该和“腐化变质,军纪败坏”没有太大关系,主要遭到了明朝遗臣、地主官宦阶层和后金的联合立体“围剿”而失败的。
例如,在山海关战役中,李自成除了要与明朝遗臣吴三贵的军队作战,还要面对后金重兵的突然袭击,更要应对山海关缙绅的两三万乡勇的骚扰,而且当地缙绅还全力为后金军提供物资和粮草支持。
显然,当时的李自成只有农民百姓的这个单一“靠山”,失败似乎早已注定,这应该才是李自成失败的关键。对此,许多人会有疑问,同为农民起义的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会成功呢?其实并不难理解,***如刘邦和朱元璋正处在统一天下的关键时刻,突然出现一支强如西汉初的匈奴势力,会不会也落个与李自成一样的下场,就很难说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自成能站在贫苦百姓吃饱穿暖的立场上,“打土豪分田地”,并建立大顺王朝,绝对不失为一位英雄人物。如果,当时他能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思想,进而将满清扼杀在萌芽状态,并建立稳固的***,不知会有多少美名留传于世。可惜,世间没有如果,只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