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首张反浪费罚单后餐饮店有啥改变
日前,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了首张“反食品浪费”罚单,打响了向食品浪费说“不”的“第一枪”。大半个月过去后,重庆餐饮店有啥新变化?是否还存在食物浪费的现象?3月31日,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部门餐饮店,展开了专项突击检查。
日前,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渝北区某火锅店开展反食品浪费检查“回头看”过程中,发现该店A12桌消费者结账离店后的餐桌上放有10支已开封但没有食用的某品牌牛乳雪糕,另外6支均只吃了一半剩余半支。该店没有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也没有进行引导。加之前期该店因顾客点菜过多造成食品浪费问题已被该局提醒并行政警告。渝北区某火锅店受到了行政处罚。(早前报道>>《浪费食物罚2000元!重庆一火锅店因16支未吃完的雪糕被开罚单》)
大半个月过去了,记者跟随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来到桃源天地商圈内进行随机执法检查,抽查了雾都城外、喜来稀肉等人气较高的餐饮店。
“手机里这个提醒字太小了,还不明显。”在对雾都城外检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厅内虽能看到反食品浪费宣传标识,手机点单里也有提示,但字号太小,针对这一细节,执法人员现场提出了改进建议。
恰好遇到市民杨先生来订餐,了解到杨先生要订6桌餐后,执法人员再次提醒:“预定宴席的订单,建议客人要签反浪费食物的承诺书哟。”
杨先生也很爽快地签下承诺书。“粒粒皆辛苦,以后我也会适量点餐,避免浪费。”
在喜来稀肉店内,记者用手机扫描桌上的点餐二维码,立马就弹出了一个圆形的提示语,上面写着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字样。
店家表示,现在对每位点餐的客人都进行了提示,让他们按需适量点餐,没吃完的也引导其打包。
执法人员对此表示,仅仅提示还不够,建议菜单再细化,设置小份菜品,在菜后面标注适合就餐的人数,并标明菜品规格和克数,从而一定程度减少食物浪费。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食品三科负责人周恂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3月15日起,为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重庆正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大中型宴会、自助餐、单位食堂供餐中存在的浪费行为,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曝光一批违法案件,宣传一批典型经验,将节约理念贯穿餐饮全链条,推动餐饮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同时,此次专项行动还将组织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并积极引导餐饮商家推行“小份菜”“半份菜”“菜单明示食品重量”等,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和使用可降解打包材料等做法。
“我们辖区有1000多家,目前,我们已突击检查了120余家餐饮店。”双凤桥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及《反对餐饮浪费承诺书》,利用线下和线上结合方式开展集中约谈,播放“反食品浪费”***等形式,大多餐饮店都已在店面和餐桌等位置张贴了反食品浪费宣传标识。不过,其间仍有2家中餐店因没有张贴反食品浪费宣传标识,未引导客人适量点餐,被予以行政警告。
上游新闻记者严薇
编辑:郑亚岚
责编:孔令强
审核:廖异
《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会有哪些处罚?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商家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可罚1万元(人民币,下同);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可罚5万元;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节目,最高罚10万元。
如何看待反食品浪费法?
我觉得反食物浪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应该会遇到很多障碍。主要就是我觉得到底该怎么判断点餐是不是属于浪费?每家餐厅各式各样的菜品,不可能每个人都吃过吧,不可能每个人都知道口味好不好吃吧!退一步来讲就算我点餐点多了,那我能不能打包呢?那肯定是允许的。如果碰到那些不想打包的人呢?自己花了钱点的菜,吃不完还要另外收钱,这事搁谁身上谁都不舒服吧!所以我觉得这个食品浪费法还有待改善,至于起不起得到应有的作用还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知道!
反食品浪费法通过会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这部法律的颁布主要是针对网络上那些通过吃各种东西博人眼球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像这些***中的那样全部吃完,只是通过后期剪辑达到的效果。拍这些***往往都会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所以我觉得这个反食品浪费法就是针对这一类人颁布的。主要就是改变网络吃播大量浪费事物的现状。
如何界定明显浪费?
说实话如何界定明显浪费这一现象并没有在反食品浪费法中明显的划分出来,说的都太模棱两可了,根本没有写清楚。违反之后如何处罚?消费者与餐馆之间造成***要如何解决?等等问题都没有清楚地写明!所以我不禁要怀疑,这部法律能实施起来吗?就算实施起来那么能实施多久?浪费食物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想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真的要耗费很多成本。
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将罚款,反食品浪费法有何积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原来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我们却可以吃到各种想吃的食物,但是有些人却养成浪费的坏习惯,这是不好的,通过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我认为有很多积极意义,比如说让某些餐馆不那么浪费,让某些厂家不敢那么浪费,除此之外也让我们消费者自觉的不浪费,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能够让某些餐馆不敢那么浪费。
现在我们的餐饮文化有点奇怪,比如说我和我的朋友们去某一个酒店吃饭,本身我们只是想吃饱,但是酒店却故意推荐一些比较华丽的饭菜,价格却非常的贵,导致我们吃不完,形成严重的浪费,但是通过制定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对某些超量点餐行为进行罚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些餐馆的行为,让他们不敢那么浪费。2.能够让某些食品厂家不敢浪费。
除了饭店之外,食品厂家也是一个浪费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旁家有一个食品厂,他们主要是生产小食品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食品厂有浪费的行为,那么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比我们平常人吃饭浪费的要多太多了,通过反食品浪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些食品厂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3.能够让消费者自觉不浪费。
我认为通过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对于个人来说也有积极的意义,当人们知道了之后,人们就看到了官方的态度,也让人们自觉的开始反思自己,自己是不是有浪费的行为,因为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节约粮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以我们在餐馆吃饭的时候不能够浪费,当我们回家之后,更不能够浪费每个人都节约粮食,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我们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每个人还能够养成节约的习惯。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虽然越来越有钱了,但是仍然需要保持节约的好习惯,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不能够浪费,在家里更不应该浪费通过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我认为一方面能够让某些餐馆不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也能够让他们自觉的养成节约的习惯,而且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也能够节约很多的粮食。
《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出台了,具体做出了哪些规定?
该工作方案的出台,其实最明显的一个核心就是加强反食品浪费的相关执法问题。该工作方案的出台,其实已经开始限制大胃王的节目播出制作,因为大胃王的这些节目本身就是存在着大量的食品浪费现象的。因为通过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大胃王的人,他们都是通过催吐以及***吃这种方式来***装自己是一个大胃王。如果自己真能吃这么多,那么也就无可厚非,但是有很多人吃了以后通过催吐的方式来进行食品浪费这种行为就极其不可取,这会引起大量的食品浪费,也会导致很多人模仿。
在一些餐饮店,他们也会在醒目的地方进行提醒,避免食品浪费。我们看一下这两年的历史推进,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国家,这是国家做出了种种努力以及众多人员付出的努力,才造就了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不要在幸福生活的同时去铺张浪费,我们看一下其他的国家其实有很多人,他们吃不饱饭穿不暖,甚至有的国家目前依然饱受疫情的肆虐,生活在水火之中。
美国粮食涨价以及西部国家也有很多地区出现了粮食暴涨的情形,而我们国内因为国家管控比较好,所以粮食并没有涨价,能够满足我们的民生问题,但是并不希望人们铺张浪费。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解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已经提倡不铺张浪费,每一个食物的到来我们都应该要珍惜,而对于大胃王以及铺张浪费已经跟教育相悖,自然是要遭遇到大众的反对的,毕竟勤俭节约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该工作方案的出台,希望大家能够。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对于餐饮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更应该要注重这一点。
餐饮浪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首先,从餐饮浪费现象的原因说起,主要有以下三条:
1、商家为了提升营业额,赚取钱财,打出了许多的错销手段。
2、消费者点餐时没有合理规划份额,导致多点而浪费。
3、宴请宾客、朋友聚餐时为了面子而铺张浪费。
整改措施:
1、加快立法进程,对于餐饮行业从业人员诱导、欺骗消费者进行过度消费的行为,对于消费者过度消费、肆意浪费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
2、持续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对于全体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努力使健康、节约消费行为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3、***、社会第三方组织对于餐饮行业进行引导,努力使其在推进消费者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方面有所助力。比如,对于消费者餐后主动打包的行为给予适当优惠,对于就近社区的困难人群在餐馆消费后厨多余的备料进行餐费减免,用服务质量鼓励顾客文明就餐等等。
不良的影响
1、本来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粮食供应压力巨大,餐饮浪费会极大的加剧压力。
2、餐饮浪费在无效消耗社会***的同时,也会以为餐饮垃圾的泛滥,进而导致人民饮食安全受到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遭受巨大破坏、人居环境维护的社会成本急剧增加。
3、餐饮浪费现象会引发“宴请礼仪、酒桌文化”等旧俗沉渣泛起,进而破坏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
4、餐饮浪费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非常不利于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甚至可能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也造成负面影响。